• 沒有找到結果。

實驗部分

在文檔中 j t h GU|lzcQ (頁 50-55)

2.1 實驗藥品

本研究所實驗用之酸源、界面活性劑、矽源與其他藥品來源與 名稱分別列於Table 2-1 中。

Table 2-1 本實驗用之化學藥品

英文名稱 簡寫 分子量 廠牌

Hydrochloride acid HCl 36.5 Merck

Poly(ethylene glycol)20

-block-poly(propylene glycol)70

-block-poly(ethylene glycol)20

P123 5800 Aldrich

Tetraethylene orthosilicate TEOS 208.33 Aldrich

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(25wt%) in H2O

CTACl 320.01 Fluka

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monohydrate (96.0~101.0%)

CPCl 358.01 Acros

2.2 分子篩的鑑定

2.2.1 X-射線粉末繞射儀(Powder X-ray Diffraction ; PXRD)

1.採用本校貴儀中心型號為 Rigaku D/MA3C OD-2988N 的 X-射線粉末繞射儀(波長=1.54018 Å)。我們在測量時先將粉末壓平於樣 品槽中,再將樣品槽固定於儀器上,設定每分鐘掃描 1 度、每 0.01 度取一點,操作電壓為35 kV,電流為 25 mA 的條件進行測量。

2.利用同步輻射中心編號 BL-17A 的光源(波長= 1.34 Å)。其操 作方式與PXRD 相同,掃瞄角度設定為 0.5 ~ 3 度,每 0.02 度取一 點。操作電壓為1.5 GeV,電流為 200 ~ 120 mA 的條件進行測量。

2.2.2 粒徑分析儀(particle size analyzer)

以大恭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購置粒徑分析儀進行量測。使 用機型 90Plus 分析儀(Brookhaven instruments corporation),光源為 15mW solid state laser(complies with BRH21CFR 1040:10),使用波長 為679nm,雷射輸出功率為 25.0 mA。量測粒徑範圍可達 2 nm ~ 3 um,而擴散係數範圍(diffusion coefficient range)則在 10-6 ~ 10-9 cm2/sec , 操 作 溫 度 為 25 ± 0.5 ℃ , 並 以 LSD (log-normal size distribution)、MSD(Multi-modal Size Distribution)分析粒徑的分佈範 圍。

2.2.3 黏度量測儀(viscosity analyzer)

以 CONE/PLATE LVDV-Ι+機型(BROOKFIELD)量測絕對黏度值 (absolute viscosity)。使用 CPE-40(cone 與 plate 夾角θ值為 0.8 度,

直徑為2.4 cm)與 CPE-51(cone 與 plate 夾角θ值為 1.565 度,直徑為 1.2 cm)之 spindle 量測,黏度範圍在 0.3~16000 mPa.s (shear rate 在 7.50~ 3.84 N•sec-1之間),並採用 torque 超過 50%之條件測得者為

實驗黏度值,溶液需求量在 0.5ml ~ 1.0ml 之間,消耗功率>20 watts,並採用恆溫裝置使操作溫度範圍控制在 25 ± 0.2℃。

2.3 實驗步驟

2.3.1 微胞形成實驗

1. 取界面活性劑 CTACl 與塊狀共聚合物 P-123 各不同之量放入去離 子水內攪拌至澄清。

2. 取適量溶液放置粒徑分析儀內,依時間量測粒徑變化並同時量測 粘度之變化。

3. 同 1~2 步驟加入已配製好的酸性溶液中,觀察粒徑分佈之變化。

2.3.2 MCM-41 的合成

1. 取適量界面活性劑 CTACl 加入已配製好濃度之 HCl 水溶液中,

在室溫攪拌至澄清(約 30 分鐘)後測量粒徑變化。

2. 加入所需量之矽源 TEOS,經攪拌約 10 分鐘使液面澄清後先行量 測粒徑值與粘度值。

3. 依其時間取出少許溶液量測粒徑變化與粘度並持續攪拌 24 小時 以上,或取所需量靜置粒徑分析儀中量測反應時間與粒徑之關 係。

4. 隨時觀察並紀錄溶液之外觀轉變與粒徑之變化。

5. 待反應完成後將產物過濾、水洗、乾燥,予以 500 ℃高溫鍛燒 6 小時除去有機分子。

6. 利用儀器做性質鑑定。合成 SBA-15 / MCM-41 流程如 Fig.2-1 所 示。

2.3.3 SBA-15 合成

1. 取塊狀共聚物 P123 與適量 0.03 M ~ 2.0 M 的 HCl 溶液強力攪拌 至溶解成澄清溶液(約 24 小時)後量測粒徑與粘度值。

2. 加入所需量之矽源 TEOS,10 分鐘後量測粒徑值與粘度。

3. 依時間取少許溶液量測粒徑變化與粘度並持續攪拌 48 小時以上。

4. 隨時觀察並紀錄溶液之外觀轉變與粒徑之變化。

5. 反應完成後,將產物過濾、水洗、乾燥,並予以 500 ℃高溫鍛燒 6 小時除去有機分子。

6. 利用各種儀器做性質鑑定。

2.3.4 模板物與矽源相互作用之研究

1. 取定量之 TEOS 與 P123 各加在離子水或含不同酸度之溶液中,

攪拌均勻後取少許樣品置入粒徑分析儀內量測粒徑值。

2. 將 TEOS 溶液依定量倒入 P-123 溶液中混合約 10 分鐘後測量粒徑 值。

3. 依次倒完測其粒徑分佈變化。

4. 同步驟 2 反向將 P-123 倒入 TEOS 中。

5. TEOS 與 CTACl 情形同 TEOS 與 P-123 一樣。

2.3.5 臨界沉澱點的捕捉

1. 先將界面活性劑完全溶於酸溶液中,在加入 TEOS 於酸溶液的同 時開始計時。

2. 隨著反應過程溶液會逐漸由透明變成有白色沉澱物,用肉眼即可 觀察到。

3. 隨時紀錄與觀察粒徑轉變成大粒徑時之變化點。

4. 溶液外觀變白且液面有漩渦產生時便停止計時,即為臨界沉澱點

的形成時間。

Fig.2-1 合成 SBA-15 與 MCM-41 流程 界面活

性劑

混合

攪拌 鹽酸溶

溶液 氧化矽 澄清

混合攪拌 24hrs 以上

過濾 乾燥

鍛燒

性質 鑑定

依時間取 樣測粒徑 取樣測粒

在文檔中 j t h GU|lzcQ (頁 50-55)

相關文件